相比一说到“不吃早饭”、“疼得不行”就能联想到的“胆结石”,泌尿系统(主要包括肾、膀胱、尿道等)的“结石”,对人而言就温柔得多:传说要是“结石”不大,跳一跳就能抖松,然后顺着尿液排出,稍微大点,用超声震碎也能分分钟搞定。
但如果不幸中招的是只汪星人,而且结石就在尿道里面,是不是也能如此轻松搞定呢?
尿道里有“小石头”,问题大吗?
尿道结石属于“尿结石”的一种,实际上狗狗结石的存在形式有4种,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膀胱结石是最常见的,尿道结石通常是膀胱结石掉到尿道形成的。
除有尿血、尿频、尿急等症状,尿道结石往往还引起排尿障碍、腹围膨大等,如果排尿障碍非常严重,可能导致狗狗盆底肌肉松弛,造成骨盆脱出,形成“会阴疝”——这个情况就比较危急了,因为不仅会使狗狗的排尿、排便更加困难,脱出的器官也更容易受到损伤。
而随着病程延长,还可能引起犬的尿毒症,败血症甚至死亡。还有可能因排尿堵塞,膀胱或尿道破裂,形成尿腹症。
确诊尿道结石了,抖一抖能掉出来吗?
狗狗的尿道天生较长,尤其是公犬,尿道长还有拐弯,一旦患上尿道结石,非常容易因为卡在狭窄地段而无法排出。如果由于早期症状轻微而延误诊疗,后果更是不言而喻。
所以细心的铲屎官,一旦发现狗狗出现排尿不顺甚至表现得很痛苦,或者排出的尿液带血时,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就医。
在B超或者X射线检查排除其他病因,并确认狗狗结石位置的情况下,医生往往还会通过尿液涂片染色,辅以血常规和生化检查等手段,一方面来判定结石的类型,另一方面来看是否存在炎症,以及判断病症的严重程度。
有人会问,那如果狗狗不幸患上尿道结石,一定需要进行手术吗?
其实结石并不一定非要做手术,某些类型的结石是可以通过口服化石药来溶解的,前提是动物未表现出特别不适的症状。但需要谨慎的是,有些膀胱结石通过口服化石药后减小,反而容易掉落到尿道形成堵塞,所以治疗方案一定要和医生沟通好。
一般方法是在导尿的同时,以温生理盐水冲洗尿道,人工清理结石及其残渣,术中一般会将膀胱固定在腹腔外操作,缝合好直接放回去,有膀胱破裂的时候则需要冲洗腹腔。而在关闭腹腔前,通常会安装临时导尿管,防止出现手术引起尿道黏膜水肿而造成的短期排尿困难。
手术方法是在动物麻醉状态下将尿道的结石逆向冲回膀胱,切开膀胱清理结石及其残渣,最后缝合膀胱和腹腔。为防止出现手术引起尿道黏膜水肿而导致的短期排尿困难,通常会安装临时导尿管。
目前保守治疗尿道结石,效果不够理想,所以各位铲屎官不要盲目排斥手术哦!
“小石头”是怎么来的,能防得住吗?
尿道结石形成的原因不算复杂,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1.食物单一,尤其是长期喂食火腿肠、肝脏等肉食的狗狗,患有尿道结石几率较高。肉食中含有丰富的高蛋白,且钙磷比失调,可能使尿液长期偏碱而不利于结晶的排除,并且增加尿液中黏蛋白、胶体物含量增加,结晶因此非常容易找到黏合点而形成结石。
2.喝水少,有的主人因为抽空遛狗时间较少,故严格限制了狗狗的日常饮水,而长期浓缩的尿液,形成结石的风险也大大增加。
3.继发于细菌感染与慢性病,此种情况较为复杂,因此除了排除结石的风险之外,还需要一并治疗其他问题。
那么搞懂了原因,要减少“小石头”的产生,其实并不难。
首先是均衡饮食,保证每日饮水量的充足,降低尿液酸碱度、胶体含量变化造成的结石。
其次则是积极防治细菌感染,并配合治疗慢性病,必要时,应遵循医嘱投喂处方量,避免“吃出不必要的毛病”。
另外,勤遛狗,别让狗狗憋尿也是关键。
最后当然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多多留心你家狗狗的日常,不良饮食习惯及时纠正,发觉异常尽快寻求医生的帮助。
尿道结石是一种常见的病,但多花些心思关心狗狗的日常健康,它对你的狗狗来说,只会是“不成问题的问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