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反射疗法结合耳针治疗糖尿病

一.病例分析

我先后治疗20例糖尿病患者,年龄40至60岁,男性7人,女性13人。血糖最高达28.8mmol/L,尿糖卅。患者接受足反射治疗前一直坚持吃药,但血糖、尿糖均不稳定,有的还患有并发症。

经过足部反射疗法配合药物治疗后,有12人血糖恢复正常,尿糖转阴:5人好转,3人无效

一般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血糖、尿糖可恢复正常。但由于体质的差异,有的5个疗程治疗见效,7个疗程好转。后续随访(由患者家属继续采用反射疗法保健),情况均稳定无反复

二.足部反射区病理表现及耳部病理表现

1.足部望诊:皮肤干燥、无油性、脱屑、粗糙、纹路碎乱。

肾、输尿管、膀胱反射区突起,内外踝关节肿胀,足部的腰骶部反射区毛细血管丛明显增多,呈紫青色。

2.足部触诊:肾,输尿管、膀胱反射区有气泡;胰反射区异常表现为结节、颗粒;上下身淋巴腺反射区肿胀触压疼痛;肝胆反射区有气感、压之疼痛,结肠反射区有块状物,触压疼痛。小腿部的胰反射区有结节。

3.耳反射区望诊及触诊:糖尿病患者耳部的胰反射区可见皮肤有突起、血管怒张;内分泌反射区有白色点状,分泌物较多。触压肾、肝反射区和胰反射区疼痛敏感。

三.足部反射区的选区及手法运用

1.足反射疗法在治疗中将肾、输尿管、膀胱做为基础反射区,每反射区按压10~20次;心、脾、小肠、结肠等反射区每区按压10~20次,胃、胰、十二指肠及内分泌系统的反射区每区按压20~40次,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的反射区每区按压10~20次。此外可根据不

同并发症选择相关反射区。

2.手法运用。采取全足施术重点加强的原则进行治疗,根据病人的体质、病情、受力程度掌握刺激量,力度不宜过重,以病人能接受为度。在连续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反射区对疼痛的敏感性随之减轻,患者的承受力加强,可以适当加强力度,但均不应超出患者承受的限度。施术的频率不宜快,因神经的兴奋与抑制需要一个转换过程。

3.耳穴贴敷疗法:用王不留行籽敷贴耳穴,7天为1疗程,可两耳交替敷贴。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hsqr.com/zjjs/133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