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0332949771012291&wfr=spider&for=pc
象山县作为全省第二批大花园示范县创建单位,地处长三角地区南翼、浙江省中部沿海地区,拥有万象山海的自然风光、千年渔乡的民俗风情、百里银滩的运动风尚、十分海鲜的美食风味、一曲渔光的影视风华,是全省乃至全国少有的兼具山、海、港、滩、涂、岛等多种资源的县域。
近年来,象山县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海洋强县、美丽富民、都市融入、变革驱动”战略,聚焦独特的生态、海洋、文化优势,以“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园区+海岛公园”为建设载体,全力打造全省滨海大花园样板。
上下齐心凝聚建设合力
建设滨海大花园已经是象山全县的共识,全域建设美丽大花园先后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和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建设大花园示范县的决心和力度。各部门协同推进,先后出台各项政策,有力保障创建任务落地。
为统筹全县大花园示范县建设,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大花园示范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县大花园工作部署会和部门协调会,印发实施《象山县大花园典型示范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大花园示范县建设年度工作要点和任务清单,并将相关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稳步推进任务落实。谋划大花园重点项目19个,总投资.08亿元。所有项目均纳入“重点项目掌上督”平台,数字化手段监管项目建设进度。
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化通道不断拓宽,先行启动陆域GEP核算,探索海域GEP核算,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开放式养殖用海“三权分置”、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等改革成效显著,列入省自然资源资产储备试点,生态产品价值加速转化。
《展现渔乡风情点亮美丽经济——象山全力打造滨海大花园样板》《探索海域立体开发拓宽海上“两山”转化通道》分别入选年和年全省大花园示范县建设优秀典型案例。象山浅海滩涂养殖用海“三权分置”相关做法入选年浙江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汇编。
先后荣获年度全省大花园示范县建设评估优秀单位、省政府“推进大花园建设成效明显”督查激励、全国首批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国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县、省全域旅游示范县等荣誉。
生态本底铺就花园底色
一直以来,象山不遗余力打造“生态象山”品牌,持续打好“治气治水治废”组合拳,全面提升区域环境质量。年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8.9%,比年增加2.5个百分点,PM2.5均值仅为18微克/立方米,居全省前列。获评首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省清新空气示范区,三次荣获全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县“大禹鼎”。
围绕“美丽港湾、生态岛礁、绿色海岸”的目标,象山着力改善近岸海水环境质量,完成省、市海岸线整治修复三年行动任务,全面推行“湾(滩)长制”,完成花岙岛生态岛礁建设和东门岛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加大渔山岛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韭山列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韭山列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球目前已知的最大的中华凤头燕鸥繁殖地。
山海特色发展美丽经济
依海而生,向海而兴,山海平原间,悠远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的深水良港和谐共存,美丽的自然风景和深厚的人文景观水乳交融。
打造“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旅游IP,推动“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持续转化。
以文促旅,打造东门渔村、半边山渔村、沙塘湾渔村等示范村,实现“点线面”结合,促进渔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以赛助旅,谋划打造海洋运动产业链,先后举办七届环象自行车大赛、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帆船比赛资格赛及决赛,还将承办亚运会帆船帆板、沙滩排球等赛事;以农兴旅,开发休闲捕捞、滩涂泥玩等渔事体验产品;以食带旅,推出“四季十六碗”,连续十八年举办海鲜美食节。
做大影视文化旅游,以象山影视城为核心,打造更高端、更前沿、科技含量更高、更国际化和专业化的现代影视基地。
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能级,探索农村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开发利用,实施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推动乡村旅游由“单一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目前全县民宿(农家乐)达家,床位数突破2万张。
年,全县游客接待量为.20万人次,同比增长12.86%;旅游总收入.39亿元,同比增长2.94%。获评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
探索海上“两山”转化通道,在全省率先试点海域“立体”使用,通过对海域从水面到底土进行分层确权,实现特定海域收益最大化。试点项目——高塘岛乡长大涂滩涂光伏发电项目,较好实现了海洋资源的多层次开发利用。目前该项目已经并网发电,每年可节约标煤1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2万吨,经济、环保、社会效益显著。
渔港古韵传承海洋文化
近年来,象山以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总抓手,通过保护和传承特色渔文化、积极展现滨海渔乡风貌,让海洋文化在象山“活起来”“热起来”“靓起来”。
每年9月,金风送鱼汛,碧海竞千帆,在石浦举办的开渔节是中国独特的海洋渔文化大典,也是海洋渔文化的生动实践和体现,成为中国十大民俗节庆活动之一。
近年来,象山不断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传承和开发工作,传统渔文化焕发“新”活力。
利用“石浦一冷”旧厂区既有建筑进行修复保护与改造提升,融入现代化AR、裸眼3D等技术,打造“国字号”海洋渔文化馆,逼真再现渔区生产生活景象。
象山晒盐技艺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岙盐场位于高塘岛乡,是浙江仅存的一座海盐手工晒制盐场。近年来,这片废旧盐场被重新激活,被确定为海盐晒制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基地,游客在此可直接观赏到原生态的手工晒盐场景。
绿色能源产业赋能低碳发展
多项重大风电及光伏项目的落地、投产,为象山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强力支撑。
年,全县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达95万千瓦,对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发展支撑度高达20%,其中陆上风电场11.85万千瓦、海上风电25.42万千瓦,光伏电站56.03万千瓦、生物质发电厂1.7万千瓦。
作为央地联合开发的清洁能源项目,国电象山1号海上风电场(一期)项目,总装机容量达.2兆瓦。并网投产后预计将实现年上网电量6.67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2万吨。
年10月,中国海装第十大基地——象山大型海上风电智能化装备产业园开工建设。
共建共享打造滨海花园城市
以承办亚运赛事为契机,象山积极开展了“迎接亚运、城市双修”行动,不断推进“精特亮”创建,青草巷特色街区、万达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建成营业,象山影视学院等一批功能性项目建成投用,浙江海洋运动中心(亚帆中心)、亚运会沙滩排球主场馆均已竣工验收。城市品质功能进一步提升,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首批省海绵城市建设优秀县,南大河获评省级“美丽河湖”称号。
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前列,年建成个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市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8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6个,获评全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县。
年象山将抢抓宁波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主体区建设和亚运赛事承办机遇,以奋进之姿持续推进兼具“山、海、港、滩、涂、岛”的滨海大花园建设,绘好“万象山海图”,积极打造“重要窗口”的半岛风景线,走出一条红色引领、蓝色振兴、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全省大花园建设提供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