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群健康。70%~80%的膀胱癌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或表浅性膀胱癌(SBC),其标准治疗方案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研究表明NMIBC术后存在50%~70%的肿瘤复发率和10%~20%的肿瘤进展率,因此需要进一步辅以膀胱内药物灌注治疗(以下简称膀胱灌注)。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的目的是减少肿瘤复发,防止肿瘤进展,并消除TURBT术后可能存在的残留病变。
当前,膀胱灌注主要包括卡介苗(BCG)灌注免疫治疗及化疗药物灌注治疗。BCG是NMIBC最常用的灌注药物,可以用于原位癌和中、高危膀胱癌的治疗。除BCG外,丝裂霉素、表柔比星、吉西他滨等多种化疗药物也先后应用于膀胱灌注。
1医院及科室开展NMIBC膀胱灌注的条件保障
1.1组织架构
:首先,开展膀胱灌注治疗的单位应能够开展膀胱肿瘤的系统治疗开展膀胱灌注治疗的单位应能够开展膀胱肿瘤的系统治疗,尤其是首先具有NMIBC整体治疗的概念(手术——辅助治疗);其次,在此基础之上,基于膀胱肿瘤的个体化治疗理念,建议建立相应的多学科团队,针对每一个个体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针对每一个个体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包括灌注方案及疗程等;最后,建议多学科团队制定膀胱灌注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预案建议多学科团队制定膀胱灌注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预案,以充分保障膀胱肿瘤患者的安全以充分保障膀胱肿瘤患者的安全。
1.2人员配备
开展膀胱灌注的单位需具备专业的泌尿肿瘤专科医师和护师。
:建医院或科室配备通过专业培训建医院或科室配备通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膀胱灌注治疗的适应证熟练掌握膀胱灌注治疗的适应证、灌注方案选择和剂量制定原则、灌注毒副反应的防治及药物配置防护等的专科医师和护师灌注毒副反应的防治及药物配置防护等的专科医师和护师,保证膀胱灌注过程中患者和医护人员双方的安全保证膀胱灌注过程中患者和医护人员双方的安全。
1.3设备匹配
:由于灌注药物的特殊性,推荐其在专门的药物配置地点集中配置推荐其在专门的药物配置地点集中配置,并配备特殊防护设备并配备特殊防护设备,保障患者及医护工作者的人身安全。
1.4患者管理
:基于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治疗的长周期及肿瘤病情变化的复杂性基于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治疗的长周期及肿瘤病情变化的复杂性,应建立针对NMIBC膀胱灌注患者治疗的患教团队(包括医师、护师和随访人员);定期开展膀胱灌注治疗的患者教育定期开展膀胱灌注治疗的患者教育(药物疗效、副作用及处理、灌注技巧等);进行膀胱肿瘤随访数据的登记和肿瘤患者的全程管理进行膀胱肿瘤随访数据的登记和肿瘤患者的全程管理。
2实施操作
2.1患者评估与治疗方案选择
2.1.1化学药物灌注治疗
2.1.1.1适应证及禁忌证
2.1.1.2灌注治疗方案的选择
2.1.1.3灌注药物及剂量
2.1.2BCG灌注免疫治疗
2.1.2.1适应证及禁忌证
2.1.2.2灌注方案
:基于膀胱肿瘤术后的膀胱灌注治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及灌注治疗本身的复杂性基于膀胱肿瘤术后的膀胱灌注治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及灌注治疗本身的复杂性,建议要严格把握灌注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建议要严格把握灌注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并依据规范选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并依据规范选用相应的药物治疗。
2.2临床操作
2.2.1化学药物灌注治疗
2.2.2BCG灌注免疫治疗
:在膀胱灌注治疗实施前、实施过程中和实施后应进行相应的安全准备实施过程中和实施后应进行相应的安全准备,把握必要的技术要点及难点把握必要的技术要点及难点,提高灌注治疗的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2.3疗效评估
: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肿瘤的病理类型辅以相应膀胱灌注治疗后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肿瘤的病理类型辅以相应膀胱灌注治疗后,结合肿瘤学特点,医院及科室的设备条件医院及科室的设备条件,制定合理的后续评估与持续治疗流程制定合理的后续评估与持续治疗流程,以提高膀胱肿瘤的诊疗效果。
3临床风险事件的管理和控制
3.1NMIBC膀胱灌注实施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处置标准、流程和方案
3.1.1过敏反应
3.1.2药物污染或沾染后的处理
3.1.3疼痛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3.1.4尿道溢血
3.1.5尿管置入困难
:针对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过程中的治疗特点针对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过程中的治疗特点,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突发意外情况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突发意外情况,如药物敏反应、尿道出血、药物污染及尿管留置困难等意外情况药物污染及尿管留置困难等意外情况,各治疗单位应制定处理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各治疗单位应制定处理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及疗效。
3.2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的处理管理
3.2.1灌注化学药物相关并发症
3.2.2灌注BCG相关并发症
:针对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可能产生一系列膀胱炎针对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可能产生一系列膀胱炎、膀胱刺激症状及脓毒血症等近、远期并发症,应制定处理不同并发症的应急预案,参照毒性反应评价标准参照毒性反应评价标准(CTCAE4.0)进行评估,积极处理不良事件积极处理不良事件,利于患者并发症的管理。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膀胱内药物灌注治疗安全共识》()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现代泌尿外科杂志》年第12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1.17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