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蓝色经济政协委员建言海洋资源保护与开

中新社北京11月2日电十三届全国政协第44次双周协商座谈会10月30日在北京召开,围绕“协调推进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协商议政。

11位委员和专家学者围绕海洋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治理体系等建言咨政,余位委员在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上发表意见。《人民政协报》11月2日摘发部分与会委员的发言及观点建议。

中国是海洋大国,拥有约万平方公里主张管辖海域、1.1万余个海岛,海洋资源丰富。但海洋产业发展仍面临资源开发利用粗放、产业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治理法律不健全等问题。

委员们建议,要把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纳入“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通盘考虑内海、近海、远海布局和近期、中期、远期安排,完善海洋相关法律法规。

“要充分认识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把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纳入‘十四五’规划,推动陆海统筹发展的蓝色澎湃和绿色繁荣。”在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兼职),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蒋作君看来,良好的海洋生态是海洋强国的重要标志,海洋开发须建立在保护的基础上,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在陆域取得重要进展,海域生态环境问题也应引起重视。

蒋作君的发言得到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的响应。他建议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在摸清海域污染现状和海洋资源家底基础上,编制具体实施方案。

健全完善海洋法律和制度保障体系也是与会委员的共识。委员们认为,应尽早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基本法》,加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岸带管理法》,及时修订海域使用管理法、海岛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渔业法等,地方层面也需加强相应立法,更好衔接国家新的管理规定。

关于海洋产业发展,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自然资源部原副部长曹卫星建议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海水淡化、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的快速发展,鼓励发展海洋信息、海洋文化等海洋高端服务业,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化解海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全球产业链“短链化”影响。(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hsqr.com/tslf/151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