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神经源性膀胱
控制膀胱的中枢或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称为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injury,SCI)患者的临床常见合并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储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碍。一般资料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纳入标准1)第一诊断为SCI(完全性或不完全性),经脊髓CT、MRI检查确诊,符合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发布的《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2)骶髓以上SCI患者;3)脊髓休克期已过(球海绵体反射阳性),病情稳定,神志清楚,留置导尿管已拔除;4)签署知情同意治疗书。
选择年7月至年3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SCI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45例,均符合SCI后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标准及上述的纳入。将4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体表电刺激+冷热冲洗组、体表电刺激组和常规组3组,每组15例。体表电刺激+冷热冲洗组:男9例,女6例,年龄40~75(52.63±6.12)岁,病程为21~(82.30±45.14)d。损伤部位:颈髓3例,胸髓3例,腰髓9例;损伤程度:脊髓完全性损伤10例,不完全性损伤5例。体表电刺激组:男10例,女5例,年龄39~73(50.63±5.72)岁,病程21~(80.02±50.21)d。损伤部位:颈髓4例,胸髓4例,腰髓7例;损伤程度:脊髓完全性损伤8例,不完全性损伤7例。常规组:男11例,女4例,年龄41~73(49.53±4.55)岁,病程21~(82.61±51.34)d。损伤部位:颈髓2例,胸髓5例,腰髓8例;损伤程度:脊髓完全性损伤11例,不完全性损伤4例。
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损伤部位及损伤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定时、定量饮水,均衡摄入、定时排尿,饮水和排尿间隔时间为1~2h。
常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菌性间歇导尿,并行膀胱功能训练,3次/d。
体表电刺激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体表膀胱及骶神经电刺激。对于不完全性SCI并感觉到膀胱区憋胀的患者,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对于完全性SCI或膀胱充盈无感觉的患者,先把电极放于截瘫平面以上的感觉区,然后从小到大逐渐调节至患者耐受治疗的强度,再把电极放于治疗部位;当治疗程序运行结束,机器自动切断输出电流,并发出提示音响。治疗时间20min/次,2次/d。
体表电刺激+冷热冲洗组在体表电刺激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冷热交替膀胱冲洗:在患者每日入睡前最后1次导尿拔出导尿管之前,应用热冷交替法进行膀胱冲洗。采用硅胶导尿管,根据不同患者选择合适的型号(男10—14号,女14—16号),一次性输液器用作膀胱冲洗的管路。冲洗液:0.9%生理盐水mL2袋(1袋放入水浴箱加温至39℃,1袋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冷却至4℃);冲洗速度:80~滴/min。先使用39℃的温热冲洗液进行膀胱冲洗,以达到膀胱逼尿肌在温热的条件下松弛,当温热冲洗完毕,嘱患者采用按压膀胱或屏气法排尽尿液,再使用4℃的冲洗液进行膀胱冲洗,1次/d。
3组均1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
导尿前,3组患者均借助辅助手法诱导出现反射性排尿。出现反射性排尿后,每周行1次B超检查,测定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根据残余尿量调整导尿次数,指导何时停止间歇导尿。如在2次导尿期间可自排尿>mL、残余尿量>mL,每6h导尿1次;自行排尿>mL、残余尿量>mL,每8h导尿1次;残余尿量为~mL时,导尿1~2次/d;当残余尿量<mL或膀胱容量<20%时即认为膀胱功能达到平衡,可停止导尿。观察指标及诊断标准
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停止导尿时间(即恢复自主排尿时间)及泌尿系感染发生情况。B超检查测定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及中段尿培养。尿路感染标准:细菌数量≥个/mL,24h尿沉渣WBC>10个/HP。结果
各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膀胱容量多于治疗前、残余尿量少于治疗前(均P<0.05);体表电刺激+冷热冲洗组及体表电刺激组的膀胱容量明显多于常规组、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常规组(均P<0.05);体表电刺激+冷热冲洗组的膀胱容量明显多于体表电刺激组、残余尿量明显少于体表电刺激组、停止导尿时间短于体表电刺激组(均P<0.05)。见表1。
电刺激组及常规组的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电刺激+冷热冲洗组(P<0.05)。见表2。讨论
目前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是临床康复中一个紧迫而较为棘手的难题。电刺激技术的发展和推广,为SCI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研究较多的电刺激疗法主要包括经尿道膀胱内电刺激、盆神经电刺激、阴部神经电刺激(埋藏式,经肛门或阴道)、骶神经电刺激(内置式、体表式)等,与传统植入式和侵入式有创电刺激治疗方式相比,体表电刺激因增强排尿意识、增加盆底肌张力及抑制逼尿肌过度活动等功效和其方便易行、利于推广等的特点而受到学者们
冷热交替膀胱冲洗法原理来自于神经促通术中的表皮温度刺激技术,即使用不同的温度刺激感觉、运动异常的肌肉和表皮,使其舒张和收缩,促进神经的恢复。有学者对37例患者进行冷热交替膀胱冲洗训练,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效果好于常温冲洗法。另有学者通过冷热交替膀胱冲洗法与留置导尿、间歇导尿进行对比研究,证实冷热交替膀胱冲洗法能有效地减少SCI患者残余尿量,降低感染的发生率以及缩短导尿时间。
基于以上思想,本研究观察了体表膀胱及骶神经电刺激联合冷热交替膀胱冲洗法对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功能康复、泌尿系统感染发生情况及停止导尿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体表膀胱及骶神经电刺激可增加膀胱容量、减少残余尿量,缩短停止导尿时间,效果好于常规组,结合冷热交替膀胱冲洗法后,其疗效更优。且每日在最后1次间歇导尿拔管前进行冷热交替膀胱冲洗,能有效地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体表电刺激一方面通过直接刺激膀胱区,增加逼尿肌反射,刺激骶神经区激活低位中枢神经反射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将神经促通技术应用于膀胱功能康复中,使膀胱肌肉松弛舒张之后肌肉迅速收缩,不同的温度刺激膀胱肌肉及感受器,模拟正常的排尿功能,两者结合,发挥协同作用,从而有效地增加膀胱容量,减少残余尿量,并缩短间歇导尿时间。此方法简单、易行、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摘自《实用临床医学》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北京那有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hsqr.com/tslf/3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