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已迎来24节气之冬至,冬至是一年到头阳气最弱、阴气最盛的时节。顾名思义,“冬至”即意味着冬天真正来临。“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冬至进九”,这句民谚形象的说明了冬至以后,天气的变化情况。中国古人则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冬至是一年中光照时间最短的一天,也就是讲,从冬至日开始,北半球的白天时间一天比一天长了,古人把黑夜讲作“阴”,把白天讲作“阳”,所以冬至也是“阴衰阳盛”的开始。太阳是对地球气温变化影响最大的天体,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
冬至又称作“一阳来复”,大地阴快尽而转为阳生,等到立春之日才会“三阳开泰”,其实,人体也是如此,横膈以下为阳中之阴,横膈以上为阳中之阳,而至阳穴则是由阳中之阴到达阳中之阳的地方,也就是阴阳相交的地方。因此在冬至左右按摩至阳穴,有补阳气的功效。
冬至起,为保护好自己的阳气,聪明的人们要有所行动啦!
防寒保暖,一二三
寒冷的天气使机体御寒能力下降,感冒、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纷纷来袭,究其原因还是寒邪过盛,若正气不足,招架无力,非中招不可。
因此防寒保暖就成为冬至后养生的第一要务。尤其是头部、腹背和手足。
︱特殊人群要“暖头”︱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阳气最足。
现代医学认为,头部距心脏较近,氧气及血液供给较为充分,故健康者“凉头暖足”并无大碍,还可增强人体抗寒能力,提高免疫力。
但老年人、身体虚弱免疫力低下的人,如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的耐寒能力较差,不能以常人度之,切要做好头部防寒。
?外出戴上保暖的帽子、围巾,并避免顶风行走。
?夜间睡觉勿蒙头。否则会因空气不流通而致使人呼吸到的氧气减少,导致胸闷、出汗甚至从睡梦中惊醒,加重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早起冷水洗脸。可以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棉衣加身护腹背︱
前胸后背应该是集万千宠爱的地方,因为这里有着肺、心脏、脾胃等重要脏器,万一受寒,心脏病、咳嗽哮喘、胃痛腹泻就会让你“难过一冬”。
尤其女性朋友们的腹部经常受寒,还可能引起诸如月经失调、痛经、甚至不孕等妇科疾病。
另外,中医认为足太阳膀胱经“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督脉“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腰为肾之府”,所以保持腰背部温暖,不仅可减少寒邪伤害,更能防感冒、固肾强腰、防旧病复发或加重。
?随时加件衣。最好能穿件背心或马甲;夜间起床时披件衣服,千万别懒,就这一点,可以保护胸腹腰背不受寒。
?不穿低腰裤。这是对女性的悉心呵护,不要为了“线条”而丢了健康。
︱按摩手足促循环︱
手足处于距离心脏较远的地方,末梢循环较差,脂肪少保温性也差,故易受寒。中医认为人体数条重要经脉会聚或起始于足部,俗话说“寒从脚起”,足部受寒会影响全身,抗病能力降低,所以足部保暖很重要,很重要。
?泡脚按摩
每晚睡前热水泡脚,最好是在睡前半小时进行,水温40℃左右,泡20分钟左右即可,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而暖脚强身。
老人、孕妇等特殊人群不要泡过长时间,以免引起出汗、心慌等不适症状。脚部有伤口也不适合泡脚,以免引起感染。患糖尿病足之人泡脚水温不宜过高,最好由他人试好水温再泡。
泡脚后揉搓脚心涌泉穴可加强保健作用,也会更加有利睡眠。
?干洗手。
冬天手易凉的朋友不妨多做做“干洗手”的动作,即双手对搓,摩擦生热,促进血液循环而防寒。
早睡晚起,适度锻炼
冬至阳生”——《易经》这一节气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万物活动趋向休止的冬眠状态以养精蓄锐,为来年春的生机勃发做准备。诚如《千金要方》里说“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所以冬至日后总的养生法则是: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而对于习惯了锻炼的人,冬至后的锻炼要适度,尤其是晨起锻炼要减少。因为冬天人的免疫力和身体机能会处于相对低谷状态,如果在冬天还像春夏一样大运动量,是不利于阳气闭藏的,非明智之举。有些老人起个大早在瑟瑟寒风中活动,如果运动过量、流汗过多,冷风一吹,就会埋下受凉、感冒的隐患。
饮食进补有讲究
冬令气候趋寒,天地阳气潜藏,应之人体,冬季亦为人体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段。在这个阶段,人类不仅仅在起居方面注重养生,也应重视饮食上的进补。羊肉是不错的选择,配上清润的白萝卜,怎么吃也不会上火。
?辛辣刺激勿过
“冬天进补,春天打虎”,冬至过后更是大补的最佳时机,但尽量避免过食辛辣刺激的食品。因为冬季吃的羊肉、狗肉等肥甘厚味较多,易导致饮食不化,聚湿生痰,辛辣食物一下肚便生阳动火,内热积聚,郁热上冲,与痰胶结变成痰热之邪则更麻烦。
所以建议在食用热性食物的同时,也得吃一些补充津液稍清凉的食物,如荸荠、藕、梨、萝卜、白菜等。◎艾灸神阙,激发阳气冬至时阴阳二气自然转化,在这个阴阳交接的时候艾灸神阙穴是激发身体阳气上升的最佳时间。神阙穴(肚脐)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要穴。
阳气不足易肥胖,冬至艾灸消脂减肥、补足阳气
冬至,昼最短,夜最长,阳气下沉到最深处。人体的阳气顺应天道,藏于肾。此时人体阳气如若不足,肾阳之火不能足够温暖人体,便能造成寒气在人体内不断积累,人体只能靠住进堆积脂肪来抵御这些寒气,在最容易堆积阴寒的臀部和小腹处最明显。
冬至节气病:肥胖
艾灸穴位:关元、足三里穴
白癜风的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去那个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