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的特征和传播路线监测和灭源怎么做

为了解全球非洲猪瘟流行形势,正确认识非洲猪瘟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防止非洲猪瘟在我国进一步扩散和传播,本文简明阐述了非洲猪瘟特有的病原学特征、主要感染源、传播途径以及监测技术要点,分析了需特别   

全球ASF流行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在非洲大陆暴发和流行。年,非洲肯尼亚最早报道ASF发生,随后非洲南部、中部和东部先后发生ASF疫情,至今非洲中南部仍是非洲猪瘟的主要疫区。

  

第二阶段,ASF传出非洲大陆进入欧洲和南美洲。年ASF首次传出非洲大陆,在葡萄牙的里斯本地区发生。随后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荷兰等西欧国家陆续发生ASF疫情。通过扑杀等措施,到20世纪90年代,除意大利撒丁岛外,欧洲基本清除了ASF。年南美洲的古巴首次报道ASF,随后巴西、多米尼加等国也报道有ASF疫情发生。

  

第三阶段,ASF传入东欧和俄罗斯。年ASF经轮船泔水长距离传播至东欧的格鲁吉亚,继而传播到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俄罗斯等,至今仍在局部暴发和流行。年以来,中东欧国家通报发生的ASF疫情就有起。年俄罗斯通报发生起ASF疫情,其中俄罗斯远东地区发生疫情的伊尔库茨克州还是重要的商贸枢纽,与我国的交通贸易非常频繁,对我国形成了极大威胁。

  

ASFV特有的病原学特征

  

存活时间长,抵抗力强

  

ASFV属于双链DNA病毒目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该属目前仅有一个ASFV病毒种。ASFV的基因组为单分子线状DNA,长度约~kb。ASFV个体较大,直径可达nm,表面为二十面体结构和一层含类脂的囊膜,因此高温和一些破坏囊膜的消毒剂均可有效杀灭ASFV。但是由于其复杂的分子结构,ASFV对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其他的囊膜病毒稍强,特别是在一些猪肉制品或血液中存活时间更长。据报道,ASFV在干腌火腿中的感染性可持续d,在帕尔马火腿中的感染性可持续~d,在血液、粪便和组织中存活时间长达半年,在生肉或者未完全煮熟的猪肉制品中存活时间长达3个月。这就导致ASFV一旦传入,往往在疫源地长期存在,造成二次或次级感染。

  

基因组庞大,易变异

  

ASFV基因组庞大,且差异较大。有的毒株致病性很强(E75),有的则较弱(细胞适应毒BA71V)。研究发现,在ASFV基因组的保守区,不同毒株的左端48kb和右端22kb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是ASFV毒力存在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与痘病毒和虹彩病毒类似,ASFV也属于细胞质内增殖的病毒。到目前为止,已经测定至少11株ASFV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其结构发现,ASFV基因组至少含有~个ORFs,至少个ORFs在11株ASFV中都高度保守。在ASFV的包装和侵染过程,至少有pp、pp62、p72、p54、p30、CD2V、p10、p14.5、p17等50种蛋白参与。其中pp分子质量为.5ku,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属于晚期表达蛋白,由基因CPL编码,在SR酶的作用下裂解为p、p37、p14和p34等成熟的病毒蛋白;pp62的分子质量为60.5ku,由基因CPR编码,在SR酶的作用下裂解为p35和p15等成熟的病毒蛋白;p、p37、p14、p34、p35和p15等蛋白在病毒衣壳的组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P7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3.2ku,由基因B46L(VP72)编码,是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和核心抗原蛋白,是病毒二十面体的主要成分。

  

目前很多检测ASFV的PCR、荧光PCR方法等都是基于VP72基因建立的。研究显示,ASFV的基因组变异非常频繁,根据编码p72基因的C端序列可以将ASFV至少分为24个基因型,进一步根据p54和PBL基因的中央可变区(CVR)序列,ASFV的分型数量会更多。

  

ASFV主要感染源与传播途径

  

ASFV宿主是家猪和野猪,主要通过间接和直接接触传播。发病猪、隐性感染猪及其排泄物和污染物以及软蜱等媒介吸血昆虫都是ASFV的传染源,这也是ASF不易清除的主要原因。

  

软蜱

  

在非洲,野猪-软蜱-野猪形成的“森林循环”比较常见。一些疣猪ASF感染率较高,软蜱叮咬后,病毒可长期在软蜱体内存活,再通过叮咬野猪进入下一个循环,从而导致“森林循环”长期稳定存在。

  

野猪

  

野猪与家猪的接触是ASFV的另一个重要的传染源。野猪在野外适应性很强,喜欢高密度群居生活,导致野猪之间很容易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本病。有些野猪还经常出没于农户田舍周围,与家猪接触密切。一旦ASFV在野猪中定殖,则会形成一个移动传染源,加上野猪活动性隐蔽,活动范围大,短期内很难清除。

  

餐余垃圾及非生物媒介

  

带毒的餐余垃圾是一个很重要的感染源。巴西、葡萄牙等首次暴发的ASF疫情都是有交通工具携带的餐余垃圾喂猪引起的。此外,一些污染的衣服、鞋子、车辆、设备等非生物媒介也可以传播ASFV。

  

ASFV监测与灭源

  

由于ASFV在外界环境中存活时间长,对普通消毒剂抵抗力强,病毒基因型多,易变异,无有效疫苗预防,因此ASF在沈阳市的暴发,对我国养猪业是一种巨大威胁。考虑到ASFV的潜伏期长达15d,再加上现代发达的物流业,15d的时间足以让处于潜伏期内的猪到达国内所有地区,造成疫情大面积扩散和传播。另外,ASFV的传播方式多样,当前尚无有效疫苗,因此国内防控本病的最主要措施就是监测和灭源。

  

监测要点

  

临床检查。ASF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等4种类型。最急性非洲猪瘟往往不表现典型症状,有时猪刚出现精神沉郁、饮食下降后,第2~3天就突然死亡。急性非洲猪瘟在临床上的表现主要是高烧,肢体末端出血性紫斑,病理变化为主要脏器的出血和淋巴结肿大,如脾脏严重肿大出血、肺脏肿大出血、膀胱出血、心内膜出血、胃和肠黏膜出血,颌下淋巴结、腹腔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等肿大出血。临床上一头猪不一定能全部显现出所有症状,但多剖检几头基本上可以看到这些症状。因此,在临诊上排除ASF疑似病例时要慎重,不可轻易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病例。另外,ASF很容易与古典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病变相混淆,所以在临床诊断和病理剖检时要注意鉴别。

  

实验室检测。目前,如果临床上发现类似猪瘟或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例时,一定要进行ASF排查,一旦发现可疑样品,就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测。现有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有血清学方法和病原学方法。血清学方法主要有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其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已经有商品化的试剂盒出售。

  

ASFV的病原学方法也有很多,如病毒的细胞培养和分离、直接免疫荧光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普通PCR和荧光PCR方法等,其中OIE推荐的普通PCR和荧光PCR方法最为常用。我国《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试行)》中提到了3种ASFV病原学检测方法: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OIE官方网站都有这些方法详细操作步骤)。除此以外,还要加大ASF防控技术研制工作力度,尽快开发简易、高效、特异的诊断试剂和诊断方法,并能够与古典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其他猪群疫病相鉴别。

  

需特别   

用来喂猪的泔水。泔水是来自城市的饭店、餐馆、工厂餐厅等的餐余垃圾。一直以来,泔水喂猪作为处理餐余垃圾的方法很受小型养殖户欢迎。这种养殖模式在部分城市城乡结合部较多,感染疫病风险极高。如果饭店中使用的猪肉携带ASFV,由于病毒存活时间较长,ASFV就会随泔水饲喂而感染猪群,因此泔水是传播ASFV的重要传染源。

  

屠宰场。如果感染ASFV的病猪进入待宰间,会通过粪便、尿液以及直接接触等将ASFV传递给健康猪群并能在待宰间长期存在。当感染ASFV的猪进入屠宰间后,屠宰时产生的粪便、血液等会污染屠宰间,屠宰中使用的刀具、车间流水间、屠宰工人等都可以使猪肉制品污染ASFV,从而使屠宰场成为ASFV的传染源。

  

生猪肉制品。ASFV可在生肉或者未完全煮熟的猪肉制品中存活3个月,一旦污染猪肉,则会通过销售而污染其他生猪肉,从而导致病毒向外传播,并通过泔水饲喂感染健康猪群,导致疫情发生。

  

生猪贩运人或经纪人。一些小型养殖户经常任由猪贩子或经纪人到自己猪场选猪。这些人在不同的猪场和猪舍内随意来回走窜,导致病原在不同的猪场之间相互传播。

  

小结

  

ASFV在外界环境中存活时间长,对普通消毒剂抵抗力强,导致难以清除;病毒基因型多,易变异,导致无有效疫苗预防;感染源和传播途径多,可长距离传播,导致防控难度大。因此防控本病的最主要措施就是监测和灭源。需要通过严格控制泔水喂猪以及屠宰场、生猪肉制品、生猪贩运人或经纪人等4种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通过临床和实验室诊断技术研发与培训,加强监测,及早发现疫情。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发布,若有侵犯请联系删除,供大家学习、交流为目的,如有不妥,请您及时留言联系我们!

▼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







































中科白癜风医院院长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hsqr.com/tslf/97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