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进展

根据神经病变的不同部位及程度,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此外还可导致多种长期并发症,如尿路感染、结石、肾功能衰竭、膀胱癌等。神经源性膀胱不仅直接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干扰,其并发症甚至可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重大的负担。目前,针对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方法有多种,综述如下。

1外科治疗

神经源性膀胱术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患者下尿路功能障碍的表现形式,同时需考虑其他相关因素。近5年来神经源性膀胱的外科治疗没有开发出更多新技术,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常用术式的长期疗效及机器人辅助技术的使用上。

1.1改善储尿功能障碍的术式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术式主要有肠道膀胱扩大术、自体膀胱扩大术、A型肉毒毒素(BTX-A)膀胱注射术等。其中,肠道膀胱扩大术作为膀胱扩大的“金标准”,其远期疗效已明确。研究表明,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且多数患者术后远期生活质量均较为良好。张雪培等通过临床分析,发现行肠道膀胱扩大术患者的膀胱容量及逼尿肌等均较行自体膀胱扩大术患者显著好转,尿失禁症状也明显改善。

近年来,膀胱壁内注射BTX-A的疗效也不断被证明。徐其涛等通过Meta分析,论证了BTX-A的治疗效果,同时也提出其有增加患者尿路感染和尿潴留的风险,而联合清洁性间歇导尿和口服适量抗生素治疗可明显减少其并发症。

此外,有学者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膀胱扩大术式。如膀胱壁“田”字形网状切开膀胱壁肌层、经尿道膀胱内肌层网状全层切开术等,均能扩大患者膀胱容量,具备一定疗效,但也还需更多的临床随机研究进一步观察。这些新术式的出现,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与选择。

1.2改善排尿功能障碍的术式

临床上常用术式主要有经尿道括约肌切断术、膀胱颈切开术及尿道支架植入术等。

仝墨泽等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行经尿道括约肌切断术,随访表明大多数患者的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等均得到显著改善,复查肾功能也明显好转,所有患者短期内的优良率为83.3%,5年的优良率也达到了70.8%。表明该术式疗效明显,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改善排尿功能术式。

尿道支架植入术相比于尿道括约肌切断术,虽然拥有住院时间相对缩短、术中出血较少、对残存的勃起功能影响小、持久可逆等好处,但因其较多难以克服的并发症,而在临床上大为受限。但也有学者认为,当神经源性膀胱以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为主要表现时,括约肌支架植入术以其可逆性和微创性的特点,可能更适合于患者。

1.3机器人辅助手术

目前,关于在复杂的尿路重建手术中利用机器人协助的研究越来越多,国外不少学者已经对儿童和成人的不同类型手术方式进行了可行性研究。但因其整体费用高昂,目前在国内发展较缓慢。同时机器人辅助手术尚缺少长期、大样本研究,进一步的评价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随机研究提供有力证据。

2神经泌尿学领域

在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中,神经电调节和电刺激等手段是前景最好的方法。许多临床工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如:脊髓刺激、骶神经刺激、外周神经(盆、阴部及胫神经)刺激等。

骶神经调节术(SNM)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尿频-尿急综合征、非梗阻性尿潴留和急迫性尿失禁的患者,既可体外实施,也可以体内永久性植入电刺激装置。随着超声定位骶神经孔和新型倒刺电极植入方式等新技术的开展,SNM将有着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近些年,胫神经电刺激术(TibialNerveStimulation,TNS)也成为了研究的热门,其刺激部位主要位于脚踝上方胫神经处,具有创伤小、疼痛小、刺激部位可变的优势。徐立新等采用TNS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结果显示患者的残余尿量、每日尿失禁次数及每次排尿量等指标均较治疗前好转。Scaldazza等指出,TNS治疗较盆底电刺激能明显地改善女性OAB患者的膀胱功能。

膀胱腔内电刺激(IVS)作为唯一一项在神经不全损伤的患者中既可以改善膀胱的感觉功能、又有益于排尿反射的技术,现已日渐成熟。研究表明IVS对于外周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最佳,但前提是逼尿肌必须无损伤、并且与大脑仍存在传入连接。此外,在神经泌尿学领域还有很多新进展,如电刺激仪的不断改进更新、神经移植、干细胞再生、神经再生和生物工程等,为临床上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治疗展示了良好的前景。

3药物治疗

当前,神经源性膀胱的药物治疗较为成熟,其疗效与作用于膀胱尿道的神经递质及受体分布有关。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症状选择相应功效的药物,常用药物有M受体阻断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α受体阻滞剂等。其余如β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米拉贝隆)、营养神经剂(甲钴胺)、神经激肽受体拮抗剂等也有一定疗效。

此外,不少学者也提出了一些新观念。徐元芳等认为,神经营养因子及其靶向基因治疗有希望成为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新治疗方法。卫中庆等指出,咖啡因作为RYR2受体激动剂,同时又可抑制磷酸二酯酶,口服咖啡因也许可以为人类开辟出一条新途径。而针对那些无法耐受口服药物副作用的患者,膀胱内灌注给药(如奥昔布宁、丁卡聪因等)也成为一种新选择,取得了较好疗效。

4保守治疗

神经源性膀胱的保守治疗是膀胱功能康复治疗的主体,其手段及理念应涵盖在患者的所有治疗阶段。主要有间歇导尿治疗(IC)、冷热交替膀胱冲洗、运动想象疗法、肠道护理等。由于手法辅助排尿的风险性,目前临床上不建议常规使用。而间歇导尿因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膀胱反射,已成为辅助膀胱排空的首选方法。研究表明,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上尿路并发症概率为18%,而使用清洁性间歇导尿患者仅为6.5%。因此,针对尿潴留患者,提倡尽早行清洁性间歇导尿,同时配合膀胱盆底肌训练,并详细记录排尿日记,可明显有助于保护上尿路功能及改善膀胱功能。

近年来,冷热交替膀胱冲洗法也成为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一项重要护理措施,并取得了较好成果。谢粟梅等通过临床试验表明,冷热交替膀胱冲洗能促进患者排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运动想象疗法是指患者通过进行重复的排尿过程想象,来达到提高排尿功能的目的。徐淑芬等认为,运动想象疗法有利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反射弧的形成,进而促进膀胱功能的重建。

此外,有学者指出,肠道和膀胱有共同括约肌机制,在肠道中受影响的粪便会压迫膀胱,引起反复尿路感染,因此有必要对患者行灌肠、软化大便等肠道护理。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则主要是帮助患者放松紧张情绪,并注意保持会阴区的干燥及卫生。

5中医治疗

中医学认为,神经源性膀胱属于“尿失禁”、“癃闭”等范畴,病位在膀胱,同时和肝、肾、脾、肺等联系紧密。近年来,中医在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上获得了较好疗效,而针灸疗法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使用针刺穴位或艾灸温灼穴位表面皮肤来达到治疗目的。梁现泽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行针灸治疗,总有效率达94.3%,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刘宇等通过Meta分析指出,针灸疗法对膀胱功能有改善作用,可提高治疗有效率。此外,如中药方剂、推拿、局部贴敷等中医疗法也都被证明具有一定疗效。

6综合治疗

由于神经病变的复杂性,临床上大多需要采用综合方法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方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赵兴华等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结果显示患者排尿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获得了良好疗效。苏善英等指出,单用一种方法来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效果是欠佳的,应根据病情及恢复的不同阶段,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并合理调整,才能取得最好的疗效。因此,临床上应对患者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案,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本文节选自《神经源性膀胱的分类及治疗进展》,原文刊载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年第18期。

作者:陈树,张天禹

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描下方







































急性白癜风
治愈白癜风偏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hsqr.com/tslf/97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