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在膀胱癌无创检测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密切准确的术后监测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的关键。膀胱镜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但其有创性给病人带来痛苦;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虽属无创范畴,但其诊断敏感度较低;影像学检查放射副作用大,难以作为早期诊断和密切术后监测的普适手段。因此,临床上急需一种高度准确的膀胱癌无创检测技术。

近期,北京大学工学院韩平畴课题组携手浙江大医院金百冶课题组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Cancer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DetectionofUrothelialBladderCarcinomaViaMicrofluidicImmunoassayandSingle-CellDNACopyNumberAlterationAnalysisofCapturedUrinaryExfoliatedTumorCell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也被NatureReviewsUrology作为亮点工作报道。文中首次阐述了一种针对尿液脱落肿瘤细胞(UETCs)的微流控检测技术,目标以无创的方式实现膀胱癌的客观、准确诊断。

图(a)人体尿液微流控芯片检测流程图及细胞捕获原理图。(b)微流控芯片所捕获的尿液脱落细胞:单个细胞由绿色箭头标记,细胞团簇由红色箭头标记。(c-e)微流控芯片工作系统示意图。

经过一系列体外实验验证,UETCs微流控芯片以大于80%的捕获效率捕获UETCs,变异系数小于10%,达到系统稳定性要求。与临床通行的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比较,微流控芯片方法样本丢失率显著下降,符合灵敏度预期。鉴于微流控芯片良好的细胞捕获性能,该论文提出了一种联用单克隆抗体CK20、CD44v6进行膀胱癌诊断的方法。终得该诊断模型敏感度大于90%,特异度接近80%,综合准确率0.84。在同类型膀胱癌无创检测技术中具有较明显优势。此外,针对UETCs的单细胞测序显示:UETCs拷贝数变异(CNA)显著,全基因组范围内异倍体多发,特定区域的CNV也在患者对应的肿瘤原发灶中体现。此项研究表明,基于微流控芯片的UETCs检测方案提升了膀胱肿瘤诊断的准确性,具有较大临床意义与发展前景。

该研究中,北京大学工学院级博士研究生陈安琪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北京大学工学院韩平畴教授、浙江大医院金百冶主任医师为该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此项工作得到了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的支持。

延伸阅读:《器官芯片-版》《微流控技术的即时需求检测应用》

推荐培训:年7月13日至7月15日,麦姆斯咨询主办的“MEMS制造工艺培训课程”将在无锡举行,培训内容包含:(1)硅基MEMS制造工艺(体微加工技术、表面微加工技术和CMOSMEMS技术);(2)MEMS特殊薄膜工艺技术(AlN和PZT等压电薄膜的沉积工艺);(3)掩膜版制造工艺;(4)非硅基MEMS制造工艺(LIGA、准LIGA、精密机械加工、微注塑等),可应用于生物芯片;(5)半导体激光器VCSEL制造工艺;(6)选修课程:MEMS设计工具Tanner软件及应用(MEMS设计-建模与仿真方法、MEMS代工厂合作成功案例)。

麦姆斯彭琳E-mail:penglin

memsconsulting.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hsqr.com/kfbl/104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