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策划招聘求职微信群 http://www.cgia.cn/news/chuangyi/1592214.html日本研制自杀潜艇——“回天”人操鱼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阶段,由于日本联合舰队在大规模的海战中被击溃,所以日本迫切需要一种方法来阻止盟军可能对其本土发起的登陆作战。于是,“回天”人操鱼雷在年2月26日被批准试制,并于当年8月开始被正式采用,9月就在山口县大津岛基地开始了“回天”人操鱼雷的使用测试。其实说“测试”很勉强,因为当时盟军登陆日本本土在即,已经没有时间进行严格测试和改进,只不过是进行了人员实际操作而已,要求也降低到了“可以启动行进”即可。“回天”人操鱼雷直径只有1米,从其内部驾驶室图片看,仅有的一名驾驶员也仅仅是硬塞进去的,而且要求对身材也有较高要求。但因为“回天”人操鱼雷设计和制作异常仓促,导致操纵困难,虽然日本海军为此在海军兵学校、海军机关学校等征召了预备学生共人进行训练,但因为“回天”人操鱼雷故障率太高,所以即便到最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回天”一共出击和战死者只有人,战果也寥寥无几,可以说是极为失败的一次“末日挣扎”!“回天”人操鱼雷每艘可以携带两枚外挂鱼雷,自身也装有爆炸装置,而且装药量高达公斤,远远超过当时鱼雷的战斗部装药量,可以说一旦盟军的大型军舰被它直接撞击到,基本上可以达到“一发入魂”的效果。而在实际战斗中,“回天”人操鱼雷既可以用两枚外挂鱼雷攻击盟军军舰,也可以用自身向军舰执行撞击攻击。虽然“回天”人操鱼雷在早期还设置有乘员逃逸系统,可以在鱼雷最后加速攻击阶段启动把驾驶员弹射出去。可是现实比较残酷,没有任何记录可以证明这种仓促设计、制造粗糙的武器有过人员成功逃生的例子。也许这个系统本身就是为了欺骗驾驶员的“障眼法”,所以在后期,“回天”鱼雷也放弃了这种失败的逃生系统。“回天”人操鱼雷难以回天在“回天”人操鱼雷短短的1年左右使用中,主要作战使用集中在新几内亚、马里亚纳群岛、冲绳等海域。“回天”人操鱼雷由于自身无法进行远洋航行,所以都是被常规潜艇携带进入战区后再释放,而这些携带“回天”人操鱼雷的潜艇也被称之为“母舰”。一般一艘潜艇母舰可以运载3-6枚“回天”人操鱼雷,但因为其会影响潜艇正常下潜深度,并增大自身噪音,所以搭载“回天”人操鱼雷的潜艇母舰反而更容易成为盟军的攻击目标,记录表明共有8艘搭载“回天”人操鱼雷的潜艇母舰被击沉。“回天”人操鱼雷主要使用的潜艇母舰有以下几只潜艇战斗队:菊水队、伊三六潜、伊三七潜、伊四七潜(年11月8日出击)。金刚队、伊五六潜、伊四七潜、伊三六潜、伊五三潜、伊五八潜、伊四八潜(年(12月1日~年(昭和20年)1月9日出击)。千早队、伊三六八潜、伊三七零潜、伊四四潜(年2月20日、21日、22日出击)神武队、伊五八潜、伊三六潜(年3月1日、2日出击)多多良队、伊四七潜、伊五六潜、伊五八潜、伊四四潜(年3月28日~4月3日出击)天武队、伊四七潜、伊三六潜(年4月20日、22日出击)振武队、伊三六七潜(年5月5日出击)轰队、伊三六一潜、伊三六三潜、伊三六潜、伊一六五潜(年5月24日~6月15日出击)多闻队、伊五三潜、伊五八潜、伊四七潜、伊三六七潜、伊三六六潜、伊三六三潜(年7月14日~8月8日出击)“回天”人操鱼雷虽然从设计到最后弃用,总共只有1年多时间,可是却先后发展出了5种型号。其中1-4型由日本的“九三式鱼雷”改造而成,10型则有“九二式鱼雷”改造而成。其中2、4、10型只是进行了少量制造,因为难以达到实战要求,所以并没有投入战场;3型只停留在概念阶段,并没有进行实际制造;只有1型进入了量产,制造了约枚,但实际在战场上只使用了多枚,也没有取得什么值得夸耀的战绩,只有在年11月20日击沉过一艘美国油轮、年7月24日击沉一艘美国护卫舰而已。于是,这种“丧心病狂”的“人操武器”最终随着日本投降而进入了历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hsqr.com/kfbl/16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