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O首届尿路上皮癌专题会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多少钱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218115.html

  金风玉露,秋风送爽,9月18-22日,第22届全国临床肿瘤大会暨年CSCO学术年会在美丽的鹭岛之滨-厦门隆重召开。在专家们的殷切期望中,9月21日上午,首次CSCO尿路上皮癌专场,正式拉开了帷幕;这是CSCO尿路上皮癌专家委员会成立后的第一次盛会。专委会汇集了肿瘤内科,泌尿外科,放疗科,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为尿路上皮癌搭建了新的学术、科研平台。

  医院的姚旭东教授为年CSCO尿路上皮癌专场开场并邀请尿路上皮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医院的何志嵩教授为大会开场致词

  会议第一部分,何志嵩教授介绍了csco尿路上皮癌专委会的星图计划,并对泌尿领域的未来做了重点阐释。专委会学术平台计划制定尿路上皮癌诊疗指南,致力于学术引领、继续教育,学术教育,科普教育,为青年医师搭建成长平台。

  CSCO副理事长,尿路上皮癌专委会副主任医院郭军教授首先庆祝CSCO尿路上皮癌专委会的成立,并对未来提出殷切希望,希望在该专委会平台上,为尿路上皮癌治疗提供规范的诊疗指南,提供更大的学术和临床试验交流平台。

  会议第二部分,医院郭军教授、医院周芳坚教授的主持。首先,医院盛锡楠教授,为大家讲解了“免疫时代的尿路上皮癌治疗”。演讲主要探讨了尿路上皮癌的治疗进展,提出化疗仍是晚期尿路上皮癌的基石,同时免疫治疗在尿路上皮癌的二线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免疫联合治疗未来可期。靶向治疗,尤其对免疫治疗耐药的患者,也有了较为可靠的研究数据支持,FGFR突变抑制剂或抗体偶联药物都是可以进行的选择。在本次汇报中,特别强调了特瑞普利单抗在尿路上皮癌的最新进展,在例可评估患者中,ORR为26.4%,DCR为50.9%。对于尿路上皮癌的分层治疗策略总结为:一线化疗为主,免疫治疗为辅,联合治疗疗效可期,二线免疫治疗为主,对于免疫治疗失败的患者可以选择FGFR突变抑制剂,抗体偶联药物,同时化疗紫杉醇类也可作为选择的方案。

  随医院虞巍为大家分享“基因检测为基础的尿路上皮癌精准治疗”。演讲集中在“尿路上皮癌的按照基因分型的治疗策略”,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具有高度异质性肿瘤,需采取精准的个体化治疗。除外化疗外,目前肌层浸润性以及转移性膀胱癌靶向治疗的药物取得了很多进展。一般来讲,基底型(basal)可选用化疗,而管腔型(luminal)可选用靶向和免疫,对于免疫治疗的疗效预测指标主要包括TCGA分型,PD-L1表达,TMB等,单一指标预测效果可能不佳。

  来自同济大学医院泌尿外科的姚旭东教授为大家分享了“难治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进展”,目前并无难治性非基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正式定义,国内主要是北医三院提出:复发膀胱肿瘤、多发膀胱肿瘤、初发肿瘤但术后病理分期级别较高、有膀胱全切指征而不愿行膀胱全切者,即难治性膀胱肿瘤。该定义并不局限于NMIBC。针对rNMIBC保留膀胱的治疗一般选择为:膀胱灌注化疗、免疫治疗、基因生物治疗、靶向治疗。膀胱灌注化疗的常用药为戊柔比星(Valrubicin)、吉西他滨(Gemcitabin)。而免疫治疗的经典方法是干扰素和白介素以及PD-1单抗单独或联合BCG。基因生物治疗:RNAH19、BC-,溶瘤病毒等。靶向治疗一般使用多韦替尼(Dovitinib)。姚旭东教授提出:对BCG治疗失败、拒行RC的难治患者,治疗存在困境。过去十年研发探索,使rNMIBC患者保留膀胱成为可能。基于临床试验,rNMIBC的治疗模式必将出现变革。EAU指南提出可行策略。继续深入rNMIBC的机制和临床研究,最终提高治疗效果、持续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会议第三部分由医院史本康教授,中医院周爱萍教授主持。

  南京大医院泌尿外科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的郭宏骞教授带来了“淋巴结清扫术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治疗中的价值探讨”。目前UTUC的治疗模式是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袖套状切除,而对于淋巴结的清扫还存在很大争议。对于淋巴结到底要不要清扫,答案是需要清扫。首先,淋巴结协助分期,MDAnderson研究显示肿瘤级别越高,淋巴结阳性率越高。RNU同期进行淋巴结清扫有助于精准分期。其次,清扫淋巴结能改善预后。年意大利的研究显示,淋巴结清扫数量与患者的CSS显著相关。Kondo等研究发现,在肾盂癌中,淋巴结清扫组和未清扫组3yrCSS分别为89.8%和51.7%(HR=0.23,P=0.01)所以说,不清扫淋巴结会增加局部和远处复发的风险。之后郭宏骞教授从什么样的患者需要进行淋巴结清扫、清扫范围、LND的并发症、预后因素、新辅助化疗的影响以及LND手术方式的选择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CSCO尿路上皮专家委员会主任医院何志嵩教授分享了“卡介苗中国IV期临床数据分析”,何志嵩教授主要对卡介苗IV期临床研究进行汇报,对具有中、高危NMBIC进行膀胱灌注疗效的评估:治疗组进行BCG灌注,对照组进行化疗(表柔比星)灌注,主要指标:术后5年无复发生存率,目前主要研究结果尚未到达,对于1年无复发生存的结果显示,19次BCG灌注优于其他组,增加灌注次数,可能会提高相应的疗效。

  同样医院的张崔建教授,为大家讲解了“原位膀胱新储尿囊构建技术及初步经验”。报告首先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来介绍,作为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根治性膀胱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尿流改道。其中尿流改道的数据国内跟国外数据的对比能够看出,国外的原位膀胱治疗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国内相对较少。究其原因,主要是手术时间长,步骤繁杂,对医生要求较高而且术后并发症多,患者管理较难。国内目前对于Studer膀胱的使用比较广泛,而在此基础上推出的IUPU新膀胱技术更为简便。张崔建教授也详细的介绍了IUPU新膀胱的手术过程。从患者的筛选到手术过程、术后的管理都做了详细的介绍。IUPU储尿囊的膀胱容量、顺应性都满足原位膀胱的要求,手术技术也较为简单,必要时可改成回肠膀胱术,要想获得良好的功能,还是需要长期、细致的随访和管理。

  第四部分为辩论环节,本环节围绕尿路上皮癌是否需要新辅助化疗展开激烈讨论。由大连医院刘基巍教授、医院姚欣教授担任本环节主持。

  医院刘继彦教授的题目为:UTUC需要新辅助化疗。刘继彦教授阐述了UTUC适合新辅助的原因: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术前的肾功能更佳(更多患者可以接受顺铂治疗)可借鉴对膀胱癌的新辅助化疗推荐(NCCNV3);UTUC新辅助化疗证据的回顾性研究(新辅助较单纯手术,预后更好);新辅助化疗较术后辅助化疗可能获得更多益处(pDS,病理学降期)。

  医院张鹏教授为反方,张鹏教授阐述了UTUC不需要新辅助化疗的原因:UTUC和UCB,生物学发生不一样,疾病进展风险不同,标准的根治性治疗依然适用于UTUC尿路上皮癌基于铂类为基础的治疗,在UCB的围手术期比较确切,但对UTUC效果不确切。新辅助治疗对总生存改善有限,有可能延迟手术机会,对变异型组织学类型效果差。

  周芳坚教授进行辩论汇总:尿路上皮癌化疗、膀胱癌和上尿路上皮癌不同;UTUC接受化疗比例低,新辅助治疗更少;UTUC新辅助化疗CR率低生存获益不确定;UTUC-POUT研究(更可能为挽救性治疗)DFS和OS均获益。

  医院李永恒教授、中医院寿建忠教授主持了第五部分--论文讨论环节。

  医院鄢谢桥教授带来了“重组人源化抗HER24单抗-MMAE偶联剂治疗HER2阳性局部晚期或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单臂、开放、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鄢谢桥教授就研究的背景、研究设计、基线特征做了详细汇报。研究结果显示:RC48-ADC用于常规治疗失败后的HER2阳性晚期尿路上皮癌获得较高的客观缓解率,并获得较好的PFS与OS,明显优于PD-1/PD-L1单抗免疫治疗,甚至同期国外开展的其他新药临床数据。RC48-ADC对于内脏转移,尤其是肝转移具有较好疗效,并且针对PD-1/PD-L1治疗失败后同样有效。目前正开展关键性注册研究,而针对HER2阴性人群以及后续联合研究同样正在进行中。

  来自国家癌症中心,中医院泌尿外科的寿建忠教授,为大家进行了“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新辅助化疗后联合手术+放疗保膀胱前瞻性II期的初步结果”的分享,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是目前临床分期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模式,其降期也是明显的。在此基础上该实验旨在探索新辅助化疗后的综合治疗模式对保留膀胱的几率和保留膀胱后的肿瘤特异性生存率,评价新治疗模式下患者的生存质量。通过实验结果分析以及一个病例分析,得出:本研究中位随访28.3个月,膀胱保留率61.8%。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后,降期为pT0、pT1的患者,保留膀胱后预后及功能良好,根据治疗反应选择性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方案是可行的。新辅助化疗、同步放疗的不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均可耐受。从经济费用考虑,TURBT+同步放化疗约10万元,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接受。

  上海交通大医院陈海戈教授带来:“一项考察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重组人源化抗PD-1单克隆抗体注射液,JS)在标准治疗失败后的局部进展或转移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开放、多中心、单臂、II期临床研究(POLARIS-03)”。陈教授对特瑞普利单抗的II期临床试验进行了大会报告:特瑞普利单抗在标准治疗失败的局部进展或转移性膀胱癌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ORR为26.4%,DCR为50.9%;在PD-L1阳性的疗效可评估患者,ORR为42.4,其中包括一例CR患者。平均起效时间9.03周,中位无进展生存期2.3月,未出现新的特异性不良事件,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TREA)为80%。

  医院李旭教授报告的题目是“上尿路尿路上皮癌PD-L1表达及其预后价值研究”。报告指出:上尿路上皮癌指发生于肾盂输尿管的尿路上皮癌,特点: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转移,例UTUC患者病例分析:PD-L1>1%:46.3%,PD-L1>5%32.4%;PD-L1>50%10.9%,分析PD-L1表达水平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病例分析提示显示,PD-L1表达水平,阳性与阴性未见统计学差异,随着T分期级别升高,PD-L1表达可能会增加。

  最后,医院郭军教授为本次会议做出了精彩总结:CSCO尿路上皮癌专委会为本次大会首秀,该专委会成立意义重大,学术内容精彩详实,自主创新丰富,富有活力。对于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郭军教授特别感谢专委会的专家成员、秘书及大会对本次专委会顺利召开所做的各项支持。

  郭教授殷切期望CSCO尿路上皮癌专委会未来成为CSCO耀眼的明星,希望在此平台上,通力合作,团结奋进,多出成果,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的声音!

牵手医界大咖

聚焦学术前沿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hsqr.com/rq/105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