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产生的原因

临床实践中发现,免疫缺损病人,也就是免疫功能很弱,甚至没有免疫反应的人,他们的肿瘤发生率要比正常人高~0倍。长期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人,使免疫反应的功能减弱了,肿瘤的发生率要比正常人高10~倍。老年人较多发生肿瘤,也是由于老年人的免疫力降低的缘故。

我们生存的世界中,要接触各式各样的传染性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等。当感染性物质攻击人体,人体内部会成立一支防御队伍,保护受攻击的部位,使人体免于受到感染性物质的控制。此防御队伍统称为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并不固定存在于体内特定地方,它是由一些不同的器官和细胞组成。器官:胸腺、脾脏、淋巴结。细胞:淋巴细胞(T、B)、吞噬细胞、NK杀伤细胞。

人体的免疫功能大部分由各种细胞来承担,一类为淋巴细胞,一类为吞噬细胞。而这些细胞都来源于红骨髓。

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是在胸腺中经过特别训练成熟起来的。其作用,当受抗原刺激后,T细胞先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再分化为致敏淋巴细胞,参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反应。B淋巴细胞是在骨髓经过特殊培养发育成熟起来的。其作用当受到抗原刺激后,先转化为浆母细胞,再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并分泌免疫球蛋白(抗体),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

吞噬细胞能直接把侵入人体的病原菌等异物吞入细胞体内,加以消化杀灭。吞噬细胞有大小吞噬细胞两大类。大吞噬细胞是指固定在人体淋巴结、肝、脾、肺等各种组织中的吞噬细胞——也称巨噬细胞。小吞噬细胞主要是指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血液中,大小吞噬细胞在医学上总称白细胞)。

NK细胞,有直接识别肿瘤抗原的作用,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故称自然杀伤细胞。

一、内因

澳大利亚两位科学家通过两组小白鼠做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试验:两组小白鼠是同种系、同体重、同年龄、同样健康状态,一组叫试验组,另一组叫对照组。这两组小白鼠分开之后,给它们喂同样饲料,喝一样的水,在饲料中都加入了数量相等的致癌化学物质。所不同的是对照组的小白鼠有一个完全舒适安逸的环境,让它们自然地生长。实验组的小白鼠却不然,实验人员不时敲打鼠笼,并经常在鼠笼周围放上很多猫。做实验的小白鼠始终处于一种不安恐惧状态。结果观察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实验组的小白鼠的癌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虽然发生,但很少。由此可见,恐惧不安紧张的心理,会使机体免疫力低下而致癌症。

美国霍普金斯医学院的托马斯教授对位学生进行了长达18年的观察,发现长期处于孤独、矛盾、失望、压抑状态,就会影响体内环境的平衡,从而减弱人体的抵抗力,而积极、愉快及自信对预防疾病和衰老有促进作用。

心理免疫学研究表明,社会心理因素的变化对人体免疫系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神经系统通过各神经对免疫器官起着支配作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任何一个环节出了毛病,都会影响到机体的免疫力。也就是说: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减少失活,就难以吞噬清除癌细胞;从另一方面来讲,由于免疫监视系统的失灵,癌基因不断被激活,癌细胞又不断产生。

(一)内分泌功能紊乱:激素是神经体液调节机体发育和功能的重要物质,各种激素对立统一的规律,维持着动态平衡的关系。当疾病或某种外因引起内分泌紊乱的时候,可使某些激素作用敏感的相应组织器官,导致细胞的增殖和癌变。较重要的是性激素紊乱。例如女性激素分泌过多易产生乳腺和子宫癌症;男性激素分泌过多易产生前列腺癌。

(二)神经精神因素:祖国医学早就认识到某些癌症是由于七情郁结,气血凝滞而引发的。不少癌症病人在发病过程中有过精神创伤的历史,因此人的精神状态与癌症发生可能有着重要的关系。现代医学认为:各种刺激因子长期而过度地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导致高级神经活动机能衰退,正常的物质代谢失调,使致癌物质发挥作用,容易发生癌症。动物实验也发现,给动物造成精神过度紧张,也较容易诱发癌症。

(三)免疫状况: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为了自我保护产生了免疫系统,当机体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时,免疫系统就会通过细胞免疫产生各种不同类型的杀伤细胞,体液免疫产生各种不同的抗体来自我保护。在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同样会被免疫系统清除。每人每天有一亿个细胞发生突变,如果没有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这些突变细胞,则肿瘤发病率不堪设想。研究证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癌症发病率高,而肿瘤生长时免疫功能往往也被抑制。因此二者是互为因果的。总之细胞癌变过程中,首先免疫监视功能低下不能发现突变细胞,其次是癌变细胞发生免疫逃逸,即癌变中进行伪装或释放可溶性因子抑制免疫,从而逃脱免疫监视。同时免疫杀伤功能低下,不能及时清除癌变细胞,使癌症得以发生发展。

癌症是一种疑难性疾病,科学家们花了无数的心血、企图找到治愈癌症的方法,但均告失败。其实,我们身体本身就有抵抗癌症的能力。我们身体里的自然杀手,也称NK细胞,癌细胞一旦被它碰上,就会很快死去。

在以上免疫学说的基础上,年,托马斯等科学家提出了“免疫监视系统”这一概念。其基本内容如下。

1.肿瘤细胞不同于正常细胞,它们的细胞表面存在特异性的抗原物质;

2.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肿瘤抗原后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3.人的一生中,由于内外因的反复作用,抑癌基因失活,癌基因不断被激活,癌细胞不断产生,而这些癌细胞被免疫监视系统发现并被清除。

通过免疫监视学说,我们不难发现:癌症的发生与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有直接关系。

在免疫学说的基础上,我们来分析一下,癌症是通过内因与外因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不然在同一环境中,为什么有的人患癌,而有的人安然无恙?

所以癌症的发生与机体的免疫状况关系密切。当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时,常可引起淋巴网状系统及与病毒相关的恶性肿瘤。

(四)遗传因素:目前发现,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嗜铬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结肠腺癌、乳腺癌、胃癌等均有较明显的遗传倾向或家族聚集性,应该说某些癌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其详细机理迄今未明。对大多数与遗传有关的癌症的发生而言,遗传仅是一种倾向,即由于遗传或遗传性疾病所具有的DNA或染色体改变,增加了对病毒、化学致癌物质或物理性致癌因素的敏感作用,也影响了DNA分子的正常修复,加之某些免疫反应,进而促使癌症的形成。因此,在分析癌症发病原因上,也应适当考虑遗传因素。

总之,癌症的发生既与外源性致癌因素的性质、强度和作用时间有着一定的关系,也与人体的内在因素有着重要的关系。尽管人体的内在因素是决定癌症是否发生的关键,但在癌症的研究中对环境中致癌因子的查找和消除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从中医学的角度看,中医把人体抵御和清除各种病原体的能力或作用叫作“正气”,把致病因素称为“邪气”。人之所以健康,是由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之所以生病,是由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的“正气”包含了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而“气虚”相当于免疫功能下降。金代医学家张元素所著的《活法机要》中说:“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能成积。”明代医家张景岳也说:“脾胃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皆有积聚之病。”明代医家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亦说:“大抵气血亏损,复因悲思忧恚,则脾胃皆伤,血液渐耗,郁气而生疾……噎塞所由也”。还指出:“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

通过历代医家所述,说明人体正气亏虚(免疫功能低下)是肿瘤发病的内在因素,由于正气亏虚,那么病毒感染、环境污染、饮食不当及不良卫生习惯导致致癌因素乘正气的亏虚,侵入人体而致癌,便在情理之中了。

二、外因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现代医学认为,80%以上的癌症是由外界环境中的致癌因素引起的。

(一)物理性的致癌因素

1.日光照射皮肤癌:澳大利亚是全世界皮肤癌高发地区,该地区有广阔的海滩,澳大利亚人非常喜欢去晒太阳,所以皮肤癌很多。过度日光照射造成黑色素瘤的死亡率占全部癌病的2%左右。

2.电离辐射与癌:(包括X光以及放射性同位素)放射科医生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白血病的发病率比一般人高3~4倍。其他像核电站的泄漏、原子弹的爆炸等。

放射治疗癌症,使用大剂量放射线以杀伤癌细胞,但也有诱发第二癌的可能性。

过量的放射线可引起癌症。各种放射线,包括X射线、放射性物质释放的射线、中子射线等,大体分为天然射线和人工射线两种,天然射线剂量很低,对人体不足为患,一般来说,人体所受的辐射剂量越大,发生癌症的危险性就越大。放射线导致癌症的作用与放射的方式、剂量、受辐射者的年龄及照射部位有关,放射线可以引起许多癌症,常见的有白血病、皮肤癌、骨肉瘤、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甲状腺癌症等。

放射线导致恶性肿瘤的机制目前尚不能断言,可能是由于放射线破坏了细胞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使细胞控制遭到破坏,结果演变成恶性肿瘤;或者放射线减弱了机体免疫机能,产生阻断抗体类的物质,促使癌症生长。

3.慢性摩擦和刺激:如果身上长了黑痣,若经常摸抠,就很容易发生癌变。

(二)化学类致癌因素

1.有致癌作用的药物:雌激素(像乙烯雌酚),有明显诱发阴道癌和子宫颈癌的倾向。长期服用避孕药与乳腺癌有直接关系。抗癌药物也是防癌剂,也能诱发第二肿瘤。抑制免疫系统的药物为免疫抑制剂,它们常被用于治疗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以防止排斥供者的组织器官,这些人有很高的肿瘤发病率。

2.有致癌作用的食品:许多食品添加剂有致癌作用。熏烤及盐腌食物增加患胃癌的危险性,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食盐、硝酸盐以及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体内可以转化为亚硝基化合物如亚硝胺。动物实验证明,亚硝胺是很强的食品致癌物质。

3.吸烟: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顾问、美国癌症协会会员刘长年先生报道,三分之一的癌症死亡是由吸烟引起的。吸烟可引起口腔,咽喉、食道、膀胱、肾脏以及胰腺的癌症。香烟中主要含有一种叫作苯并芘的化学物质,当它被吸入肺时,会转化成苯并芘二醇环氧化物,该物质能够破坏抑癌基因,引发上述癌症。

4.环境因素:工业生产带来的大气污染,大气中的烟尘、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以及3~4苯并芘,都是强致癌物质。汽车排放的尾气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使肺癌成为大城市第一发病率的疾病。家庭中房屋装修,燃煤取暖、食油高温烹炸都是导致癌症的因素。工业污染物,像苯及氯化乙烯污染水源。农药杀虫剂污染的蔬菜和水果等。水污染与含农药砷以及化肥对土壤的破坏等等。

5.职业因素:烟筒清洁工致阴囊癌,石棉致肺癌等。

(三)生物致癌因素

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等。大量研究证明,病毒与癌症的发生是有关的。病毒对动物的致癌性现已得到肯定,对人类的致癌作用,目前尚在进一步研究之中。尽管种种实验证明病毒是可以致癌的,但直到现在还没有从人体中已癌变的细胞中找到病毒。专家认为病毒致癌的机理是由DNA构成的。DNA病毒的遗传物质(DNA)能嵌入到人体正常细胞的DNA中(称整合),或由RNA构成的RNA病毒在DNA转录酶的帮助下制造出含有它本身信息的DNA,并使这种DNA混入正常细胞的DNA中,从而导致正常细胞DNA结构的改变,引发癌症。

目前认为,EB病毒与鼻咽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多发性B细胞淋巴瘤及伯基特淋巴瘤有关;单纯疱疹病毒与子宫颈癌有关;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与人舌癌、喉癌,特别是与宫颈癌的发病有关;C型RNA病毒与白血病有关;B型RNA病毒与乳腺癌有关;乙型肝炎病毒(HBV)与肝癌有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与卡波济氏肉瘤有关等等。

那么是否所有的癌症都是由病毒引起,而病毒是否一定会引起癌症呢?目前尚不能给出肯定的答案。事实上,致癌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很可能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在这一过程中,病毒也许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目前,科学家正在用病毒试验通过专门技术获得纯的抗原,注入人体后可产生抗体,如EB病毒中和抗体可预防鼻咽癌的发生,乙型肝炎抗体具有抗肝癌的作用。若能以同样道理把很多种类的病毒制成抗体,也同样可以预防该种病毒所引起的癌症。

如EB病毒与鼻咽癌有关;子宫颈癌与人类乳头瘤病毒有关;乙肝病毒与肝癌有关;T淋巴细胞病毒可引起T淋巴细胞白血病。黄曲霉素可以诱发肝癌及肾、肺、胃,皮下组织的肿瘤。寄生虫像中华分支睾吸虫与原发性肝胆管癌的发生有关,其防癌机制可能与虫体的机械性刺激及虫体产生的毒素、代谢产物有关。

三、其他

(一)高脂肪饮食诱发乳腺癌。

(二)高脂肪低纤维饮食易得大肠癌。

(三)高热量饮食与子宫内膜癌有关,这主要是脂肪细胞可以产生雌激素。

(四)饮食结构的改变,导致维生素类的缺乏。

(五)微量元素的摄取不足。

通过以上对内外因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癌症是通过内因与外因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节选文献:段汝钦《体质肿瘤学》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9

图片来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hsqr.com/zz/128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