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16日0时0分,新华社对外公布中央军委前副主席徐才厚死讯通稿,18小时后中国军网发布通稿《军事检察机关就犯罪嫌疑人徐才厚病亡相关问题答记者问》,文中提及“徐才厚因膀胱尿路上皮癌终末期,全身多发转移、多器官功能衰竭,医院死亡”。在人们对这则政治新闻唏嘘不已的时候,膀胱癌亦悄然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膀胱癌依据肿瘤浸润的程度,临床上一般可分为表浅性和肌层浸润性两大类。1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bladdercancer,NMIBC 又称表浅性膀胱癌,指未在上皮内浸润性生长,没有形成内翻性乳头状瘤或浸润性癌的一类膀胱癌。该类膀胱癌约占初发膀胱肿瘤的75%-85%,包括膀胱癌Ta期、T1期及Tis期(膀胱原位癌),其中膀胱癌Ta期约占70%、T1期占20%、膀胱原位癌占10%。膀胱癌Ta期和T1期虽然都属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但二者的生物学特性有显著不同。由于膀胱固有层内血管和淋巴管丰富,因此T1期的膀胱癌更容易发生肿瘤扩散。 间歇发作的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典型症状。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目前发病原因较为复杂,既有内在的遗传因素又有外在的环境因素。较为明确的两大致病危险因素是吸烟和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后有较高的复发率,约10%-70%的患者会在手术后12个月内复发,术后5年内有24%-84%的患者复发。规律的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可降低复发率。 某些因素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预后密切相关,其中与复发密切相关的因素包括肿瘤数目、肿瘤的复发频率等,尤为重要的是肿瘤大小、肿瘤分级。与肿瘤进展最相关的因素包括肿瘤的病理分级和肿瘤分期。2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bladdercancer,MIBC 指浸润深度达到膀胱肌层或以上的膀胱癌,根据年AJCC的TNM分期包括T2-T4期的膀胱肿瘤,约占所有初次诊断的膀胱肿瘤的20%左右,而大约15%-20%初诊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会进展为浸润性膀胱癌。 间歇发作的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是膀胱肿瘤的典型症状,但部分浸润性膀胱癌可以下尿路刺激症状为初发表现,甚至可以没有血尿,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提示肿瘤沿肌层生长,恶性程度较高。晚期病人可以出现相关转移症状以及肿瘤消耗性表现,局部的盆腔淋巴结转移可以导致下肢水肿的出现,在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中较为常见。大量血尿引起的急性尿潴留是晚期患者急诊的主要原因。 目前认为确认浸润性膀胱癌的最佳手段是诊断性TURBT,但是由于电切时基底部组织的物理性损伤往往会影响到组织病理诊断的准确性,目前一般认为对于具有高危因素但初次TURBT诊断为浅表性疾病的膀胱癌患者在4-6周后进行二次电切还是有一定临床意义的。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手术范围包括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膀胱及周围脂肪,输尿管远端;男性还包括前列腺和精囊,女性包括子宫、附件和阴道前壁。如果肿瘤累及男性前列腺部尿道或女性膀胱颈部,则需考虑行尿道抽除。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必然要配合尿流改道或重建,方法主要包括原位膀胱手术,储尿囊手术及输尿管皮肤造口。此手术对于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应该根据肿瘤控制、患者意愿及手术医师能力进行综合考虑,具体选择何种方式目前并无公认标准。
此外,既然谈到了根治性全膀胱切除,那么不得不说,几乎所有膀胱癌患者都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便莫过于“医生,我的膀胱是否可以保住?”。依据《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同时结合上文内容,现将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手术指征在这里作一科普。根治性全膀胱切除的手术指征包括T2-T4a、N0-x、M0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以及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1G3肿瘤),卡介苗治疗无效的膀胱原位癌,反复复发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以及单靠腔内手术无法控制的广泛乳头状病变等。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表明,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对上述患者而言,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配合合适的尿流改道方式,通常可以将手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降到最低。
感谢您阅读“仁济泌尿膀胱肿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