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之痼疾,6剂而愈,这个经方你常用吗

中医典籍大全手机应用:免费下载+免费使用

病例实录

患者朱某,男,83岁。

初诊日期:年7月18日。

主诉:口干,上半身怕热,下半身怕凉7余年。

现病史:患者有2型糖尿病病史20余年,平素无明显不适。年因膀胱癌,于北京某行膀胱癌手术后出现口干,上半身怕热,汗多,下半身怕凉,有时感觉冰凉。服用多种中西药,症状未见缓解。

刻下症:口干明显,经常因口干不能张口或说话,伴口苦,夜间为甚。上半身怕热,上半身出汗较多,下半身怕冷,常年自觉腰骶部以下冰凉,双膝盖怕凉明显,严重时影响行走,长年晚上需穿袜子睡眠。全身酸软乏力,腹部胀满,纳差,不欲饮食。大便干,2~3日一行,量少,尿频,尿急,经常性尿裤子,夜尿6~7次。

查体:体形偏胖,面色略红,舌黯、胖,有瘀斑,苔薄,根部黄腻,脉弦细,按之无力。

方证辨证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说:“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而乌梅丸是厥阴病的主方。笔者认为乌梅丸的方证是:脉弦按之无力,脘腹胀满或痛,或胁痛,不欲饮食,肢冷,心中疼热,烦躁,口干,上热(上半身热或胃热)下凉(下半身寒或肠寒),大便稀溏或干结。本案患者的主诉是口干,上半身怕热,下半身怕凉,加之又症见腹部胀满,纳差,不欲饮食,大便干,脉弦细,按之无力。符合乌梅丸的方证,故方证辨证为乌梅丸证。

此外,《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说:“酒黄疸,心中懊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栀子大黄汤方:栀子十四枚,大黄一两,枳实五枚,豉一升。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本案患者症见上半身怕热,汗出较多,大便干,2~3日一行,量少,面色略红,舌黯、胖,有瘀斑,苔薄,根部黄腻。符合栀子大黄汤的方证,故方证辨证为栀子大黄汤证,故合用以清郁热,活血化瘀。

诊断与治疗

诊断:西医诊断:①2型糖尿病;②膀胱癌术后。中医诊断:消渴,厥阴病,乌梅丸证,栀子大黄汤证。

治疗:方用乌梅丸合栀子大黄汤。

乌梅30g细辛10g花椒15g黑顺片15g

桂枝18g黄连12g关黄柏12g当归18g

党参12g干姜9g栀子18g生大黄10g

淡豆豉15g麸炒枳实12g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早、晚服用。

服用3剂汤药后,患者诉口干减轻约30%,上半身怕热减轻约30%,下半身怕凉减轻约一半。大便日1次,成形,略干。

继续服用3剂后,患者诉无下半身怕凉,无双膝盖怕凉,上半身略怕热,口干基本痊愈,二便调。

按语

清·柯琴的《伤寒来苏集》说:“其人静而时烦,与躁而无暂安者迥殊矣。此与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不能食,食即吐蛔者,互文以见意也。”又说:“看厥阴诸证,与本方相符,下之利不止,与又主久利句合,则乌梅丸为厥阴主方,非只为蛔厥之剂也。”故乌梅丸是治疗厥阴病的主方。

笔者临床体会到乌梅丸的主要方证是:脉弦,按之无力,脘腹胀满或痛,或胁痛,不欲饮食,肢冷,心中疼热,烦躁,上热(上半身热或胃热)下凉(下半身寒或肠寒),大便稀溏或干结。

综观本案患者的四诊信息,符合乌梅丸的方证,故用之以清上温下。

本文选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白天临证,夜间读书·方证辨证解伤寒》,作者:何庆勇。转载请注明出处。

高清舌诊图谱(收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hsqr.com/bdfnzym/110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